![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 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]()
一生廉正,两袖清风
三年所得,惟四知矣
题四知堂
[元]张养浩
邑壮怜才弱,官微虑患深。
韦弦千古意,冰檗一片心。
袖有归来赋,囊无暮夜金。
三年何所得,憔悴雪盈簪。
“可怜我年轻官小,而不正之风盛行,面对寒苦艰辛的处境,决心以“四知”来警戒自己。辛苦三年为国为民,即便容颜憔悴,白发苍苍,也不枉这一片冰心。
![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 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]()
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政治家、文学家。他身处动荡,历经六朝,官至参议中书省事。1329年,关中大旱,他走马上任,赈济灾民,因操劳过度,积劳病死,年仅59岁。张养浩人如其名,善养浩然正气,一生以清廉著称,无论是身处庙堂之高,还是处江湖之远,他始终心系民生疾苦,担重责于己身,为后世称赞。
![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 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]()
这首《题四知堂》是张养浩卸任堂邑县尹时所作。诗中所说的“四知”讲述的是东汉杨震的典故,杨震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,路经昌邑。他从前推举的荆州茂才王密正任县令,于是王密准备10锭黄金,乘夜深无人之际将其送给杨震。
![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 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]()
杨震“暮夜却金”的故事,成为无数清廉官吏的榜样,后世称杨震为“四知先生”。张养浩仰慕其高风亮节,也立志效仿先贤,他为抵制当地迎来送往的不正之风,一上任他便在住室的门上挂了一块“四知堂”的匾额,一方面是为激励自己为官清正,一方面也是为警醒世人此门不收贿赂。史载,自从挂了这块牌匾,张养浩的工作开展顺利。三年的治理,三年的操持,堂邑由贫变富,由弱变强。张养浩清廉爱民,在他离任十年之后,仍有百姓感念他,正所谓政声人去后,民意闲谈中。
![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 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]()
张养浩这首卸任之作,正是他为官清廉,心无愧怍,心底坦荡的写照,从诗作中我们也能读到他的无奈,他的迟疑,甚至是他的叹息,但是他最终能守住内心的底线,以廉垂千古的“四知堂”来勉励自己,这种可贵的慎独、守矩精神为世人敬仰,心有戒尺方能胜欲,心有名节方能克贪。四知美誉载汉典,清正为官仰高风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这些清廉之士的故事依然让我们肃然起敬。
![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 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]()
![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 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]()
![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 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]()
![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 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]()
![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 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]()
![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 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]()
![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 情景诗朗诵—《题四知堂》]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