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概念:“要素组合是EEPO方式最基本的课型方式,也是EEPO方式中最简明也最易掌握的课型,掌握要素组合这种课型,就能为学习其他课型打下扎实的基础。
1.要素:指的是课堂教学中:听、看、讲、想、做,加上动静转换这七个基本元素。
2.组合:不同要素的不同组合、排列,教学活动效果都是不一样的。因此,它的组合形式有五千多种(5040),是一个千变万化的教学组织形式。
3.要素组合方式的基本形态,就是七个要素换着用。充分调动学生感官,顺应学生学习心理、生理特点,让学生能全神贯注地投人学习,这样可较大幅度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、有效性。
实施要义:“要素组合方式”课型。适用于所有的教学活动,属于基础课型形态。要素组合方式在九大课型的教学活动中所占的分量在60%左右。
操作要点:
1.听、看、讲、想、做、动、静七个要素换着用,组合着用,并适时进行动静转换。动静转换主要靠组织形态的个人活动、小组活动、大组活动来调节。一般情况下,生理心理决定了一节课小动2-4次,大动1-2次是比较适宜的。
2.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组合,发挥合作学习的效力,保证合作学习的质量。首先的问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问题,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。特别是训练学生的小组水平、大组水平、约定、表达呈现方式。良好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益,实现要素组合方式的基本保证。
3.事先约定、快速流程检测效果,快速传递信息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。约定与快速流程检测的结合,是迅速、有效转入下个环节学习的前提。流程检测的目的,一是快速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。二也是为了节省时间,减少无效教育状况的出现。流程检测得到的结果:如果80%以上的学生达到要求即可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,如不足50%就要及时或课后或下一节课补救。
4.调集一切要素强化知识点、考点、演化点是教学考试质量的关键。
训练关键点一要注意梯度;二要考虑向度;三要充分用好学生这个人力资源,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,迅速打开思维,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事物。掌握知识、形成能力。
5、各种因素立体组合,优化过程,可以提高效率。
各种因素立体组合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考虑:
⑦ 基本要素组合:“听、看、讲、想、做、动、静”七个要素的组合运用;
⑧ 人力资源组合:学生的分组组合
⑨ 教室资源组合:教室桌椅、四周墙壁、黑板的充分利用
⑩ 教学资源的组合:挂图、教具、幻灯、多媒体、学习卡等的有效使用。
各种因素立体组合,相映得彰,就能使教学质量迅速攀升,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6、教师要交出主动权
教师要交出学习主动权,一般要在“想”这个要素上下苦工。有了“想”才有了“做”“讲”“讨论”“交流”的基础激情,使学生得到学习的主动权。“想”这个要素在课堂中使用的途径很多。比如:可以在创设问题情景(教师、小组或团队创设)中“想”;也可以在探究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“想”;一题多解,从多个角度探究、解决问题,用个性化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等都是学生“想”的成果;还可以在创造性的环境中“想”,这是“想”的最高境界。